一本书读懂云裁霞剪的汉服之美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5 22:07

11月17日晚,由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鹤湖智库主办,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书城教育、深圳市亚洲铜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美谈—城市美育讲堂”第二季第十讲《云裁霞剪,华美服章——漫谈汉服千年流变》,由广州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何继丹主讲,在深圳·红立方龙岗区青少年宫一楼“风华厅”开讲,同步开展线上直播。

主讲嘉宾何继丹副教授

“美谈—城市美育讲堂”活动品牌由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委会副秘书长、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策展人、深圳市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及创意群总监、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著名设计师、策展人、鹤湖智库秘书长韩湛宁先生担任策划主持。

主持人韩湛宁先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弘扬华夏之美,应重视衣冠之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汉服文化不仅有利于我们构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而且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提升也有重要价值。

本讲以通俗易懂的图像化形式,将中国汉民族祖先的衣冠宝典再现给普罗大众,让众多的汉服爱好者从中学到专业的汉服知识,同时懂得欣赏汉服之美。

《汉服藏美录》

何继丹、孙虹 著

01

先秦服饰特征

首先何继丹教授从先秦时期讲起,阐述汉服最早期的起源。

官方正装:上衣下裳。

流行服饰:深衣、袍服、襦裙、胡服。

官方色彩:帝王冕服上玄下纁。“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

上衣用正色“青、赤、黄、白、黑”等五色,下裳为间色。

流行色:紫色。有道是:“齐桓公好服紫,一国皆服紫”。

流行衣料:锦、绣、绮、罗、麻。被称之为“衣作绣、锦作缘”。

官方配饰:冠、佩绶、佩玉。

时尚配饰:佩玉、带钩、笄、梳、通天冠。

《历代帝王图》

关于古时玉佩的小知识:

先秦时期,佩玉是一种时尚潮流,上至皇家贵胄,下至平民百姓,人人佩玉。商代,玉雕工艺日益发展,各种 精美的线雕、透雕、高浮雕及圆雕艺术品层出不穷。西周更确立了“礼制玉”,士大夫加油添醋地渲染玉有七德或十德,使社会兴起佩戴小件玉佩之风气。上层社会不论男女,均须佩戴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玉雕,以象征“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02

秦汉服饰特征

何教授接着介绍到了秦汉时期,男性的祭祀礼服依然是衣裳制,朝服则采用深衣制。深衣式的朝服,式样无差别,衣料及色彩有差别,红为上,绿次之。其特点为“褒衣大袑”,即宽衣大袖加大裆裤。

曲裾深衣

官方正装:上衣下裳。

流行服饰:深衣、袍服,锦袍外罩纱衣。

官方用色:秦尚黑,汉尚黄,只有朝贺与祭祀时才穿黑色礼服。

流行色:黑色配五彩。

军队用色:五彩铠甲。

流行衣料:锦、绣、绮、縠(绉纱)、麻,依旧沿用“衣作绣,锦作缘”的穿搭方式。

官方配饰:戴冠(通天冠、进贤冠)、弁,佩绶、佩玉。

时尚配饰:男子佩玉、带钩,戴巾、帻;女子插步摇、簪、梳篦。

03

魏晋南北朝服饰特征

魏晋南北朝在汉服历史上是破立并举的时代。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中正”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从色彩上定制了官位高低,一目了然。此制历代沿袭,直至元明。

同时,魏晋时期打破两汉等级森严的冠服制度,如不论文武官员平民百姓,皆以幅巾束发,取代了以往拘谨的冠帽,一时间各种头巾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魏孝文帝全面强推汉化改革,从礼俗,语言,到服装一律汉化;同时,在民间,由于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裤褶便于劳作,逐渐取代以往的深衣袍服,成为民间的主流服装。

北朝末期,脱胎于鲜卑帽的幞头首现雏形,开创我国男装独特之首服标识,此后流行一千余年。

《北齐校书图》——文人服饰

官方正装:上衣下裳和上衣下裤制并存。

流行服饰:袍服、襦裙、裤褶、裲裆、半袖。

官方: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流行色:红色。

流行衣料:锦、绣、绮、縠、麻、绞缬衣料。

时尚配饰:幅巾,小冠外加笼冠(男、女同款)。

女子插步摇,男子流行腰束革带。

04

隋唐服饰特征

何继丹教授介绍到了隋唐时期则表示,这时候隋唐已经继承了汉魏时期的汉式冠冕服装,用作冕服、朝服等礼服。另外,继承了北齐、北周改革后的圆领缺骻袍和幞头,用作平时穿的常服。

从魏晋起,中国的服制就从过去的单一系统:汉装,变成之后涵括了两个来源的复合系统:汉装加胡服。唐代更是两套系统同时并存的时代,相互交映,成为中世纪汉服制度最重大的变化。

唐代襦裙

官方正装:圆领窄袖袍。

流行服饰:圆领窄袖袍、胡服、锦半臂、高腰襦裙、纱罗大袖衫。

官方:黄为贵,紫为上品,绯、绿、青依次递减。

流行色:红色。

流行衣料:团花织锦、绣、绮、纱罗。

时尚配饰:女子插梳子、步摇,帔帛,男子戴襆 头,腰束“䩞鞢带”。

05

宋元服饰特征

宋代官服服饰基本沿袭了唐代制度, 大体分为常服和朝服两大类,常服为圆领袍服,好比今日之工作服,如西装。朝服为上衣下裳制(千年不变),好比现在的中式大礼服。官员常服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红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官服常服的标准配置是圆领大袖长袍、直脚幞头,君臣通用。

元朝时,蒙古族统治者规定官服穿各族自己的服装,汉族官员的官服式样仍多为唐式圆领袍加幞头;蒙古族官员则穿交领衣,戴四方瓦楞帽或笠子帽。朝堂如此,民间就更加各穿各的了。

东坡巾+直裰:文人隐士的标配装束

官方正装:

朝服:貂蝉冠、交领赤衣裳、曲领方心、系大带。

常服:幞头、圆领襕袍、系革带。

流行服饰:圆领袍、直裰、鹤氅、褙子、旋袄、半臂、百褶裙、宽腿裤。

官方色彩:黄、紫、绯、绿。

流行色:淡雅的色彩。

流行衣料:宋锦、缂丝、绮、纱罗、印花彩绘、绣。

时尚配饰:幞头、巾子、梳子、包髻、山口冠、花冠等。

06

明清服饰特征

明代汉族重新执政,明太祖朱元璋“诏复衣冠如唐制”。

清军入关,暴力推行剃发易服令,汉服退出历史舞台。

比甲:年轻女子最爱的时装

官方正装:

朝服:戴梁冠,赤罗衣裳束大带。

常服:圆领补服、贴里、搭护、蟒袍,腰系革带,戴乌纱帽。

流行服饰:圆领袍、直裰、大衫、褙子、比甲、袄裙、宽腿裤。

官方:明尚赤。

流行色:多姿多彩。

流行衣料:缂丝、妆花、织金锦、纱罗、丝绒、印花彩绘、绣。

时尚配饰:凤冠霞帔、特髻、䯼髻、头面、幞头、各种巾子、四方平定巾与六合一统帽、高跟鞋。

明代纳纱绣斗牛纹对襟褂

精彩的讲座结束后,本场策划主持韩湛宁先生就本期讲座主题与何继丹副教授展开对谈,并就现场观众的提问进行解答。

对 谈 环 节

何继丹副教授和韩湛宁先生在对谈中

韩湛宁

可以看得出来,本期我们美谈的观众也是非常的热情,现场就来了很多穿汉服的观众,可以趁此机会,何继丹教授能来点评一下,这几位观众朋友的汉服穿搭是否符合朝代呢?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何继丹

这三位小姐姐在汉服穿搭上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其风格各有特色,从右边起分别是唐代汉服、宋代汉服与明代汉服。

唐代的汉服可以很明显看出服饰之中融入了胡服的元素,领口是典型的翻领,圆领;服装造型也是为了便于骑马而设计;腰间的这个配饰被称之为蹀躞带,乃是由游牧民族演化而来,通常束于腰间的革带上、或玉带上,其形制大抵由带鞓,带銙、带头及带尾等组成,非常的考究。

中间的这位观众,身着的是宋代的服饰,配色更偏清新淡雅。头发是宋朝的包髻形式,包髻的头纱材质是布制或是绢制。上身为内抹胸、外单衣;下身是外百褶裙;最后将褙子穿在最外层。典雅的汉服配上这位小姐姐婀娜的身段可谓是相得益彰。

最左边是明朝时期的服饰,明代古典立领长衫搭配马面裙,裙身共有前后内外四个裙门,穿着时两两相叠,因此上身效果仅能呈现前后两个裙门。露在外面的是外裙门,遮掩于内的是内裙门;位于人体前部的为前裙门,位于人体后部的为后裙门。发髻若是䯼髻的话会更加完美。

韩湛宁

服饰融合演变的过程,其背后是文化史,文明史的流变。服饰更是一种行制,官员佩宝玉,淑女携步摇,是仪态,等级制度的外在表现。在当今生活中缺乏礼仪形态的规范,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做才能重拾往日的美好仪态?

何继丹

当下,我们虽然没有古代的严格的着装等级制度,但也需要按场合穿衣,当在一些隆重而正式的场合时可以选择庄重而注重礼仪的服饰,在公共的场合,服装要符合时代审美以及所在场所的着装规范。在日常休闲的时候服装则可以展现个性。

现 场 提 问

现场市民观众

【观众】

何继丹教授您好,我是一个汉服爱好者,平日也买了许多件汉服,但我遇到了一个烦恼,那就是在穿搭汉服的时候太过繁琐,幞头、巾子、梳子、包髻,以及褙子、旋袄、半臂、百褶裙等等烦不胜烦,每次只是穿戴整齐就要花费很长时间,我想请问一下,汉服如何同日常生活相结合呢?

【何继丹】

穿汉服时应该结合当下,若是作为婚嫁礼服可以用较为正式的符合礼仪要求的汉服,若是休闲时候,出于个人喜好可以进行简化,或将汉服与现代服装进行混搭,学会灵活变通。也可以选择带有传统服饰元素新中式服装,美观得体的同时兼顾方便平日出行。

《汉服藏美录》

何继丹、孙虹 著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一本书读懂云裁霞剪的汉服之美!

本书以300余幅精美电脑手绘矢量图,配上简洁精炼的文字,清楚地呈现出汉服作为汉民族的基本服饰,在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数千年间,由简入繁,由质朴到华丽飘逸,再到简便轻盈的流变路径;对汉服的实用性与审美趣味做了利落的梳理,是一本有关汉服知识的既美观又有趣的专业科普读物。

中国现代设计开拓者、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尹定邦教授作序推荐。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