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健骨”,寻找城市价值增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31 12:57

南京制造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累计上榜量跻身全国前十;

全市7家整车企业均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业务收入均超过2000亿元;

埃斯顿是实力最接近国外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企业,连续五年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

聚集了华为、中兴、小米等一批万人级规模的研发中心。

工信部公布最新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南京13家企业上榜,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南京累计上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跻身全国前十。在赛迪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南京制造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南京总部揭牌。图自紫金山新闻

近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南京总部揭牌成立,宝武集团和南京市将共同建设梅山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早在6月,作为南京钢铁集团转型升级主承载地的杏湖碳中和产业园开园,中信集团将全力支持该园区重点发力金属、特种功能、氢能与储能材料“三大赛道”,打造中信集团在宁发展的战略阵地。

两大钢企的最新动向是南京做强产业的强烈信号。

作为经济基本盘,南京工业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位列全国GDP前十城市第6。

去年6月,南京发布“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这座东部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全面进入以“做强产业”为指挥棒的城市发展新周期。一年过去,让产业强筋健骨,在这座中心城市得到充分显现。

百亿项目夯实经济“底座”

如何理解南京制造业的实力?

中国有30家千万吨级钢企,这些企业的产能和规模均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南京的南钢和梅钢占据了30席中的两席。

截止到7月,受供需矛盾影响,全国钢企亏损面超过八成,南京这两大钢企均保持盈利。

实控人变更后,南钢股份交出首份“中期成绩单”,半年业绩逆势增长超两成,南钢的钢铁主业保持较高利润水平,其中厚板及特钢长材广泛应用于油气装备、新能源、船舶与海工、汽车轴承弹簧、工程机械与轨交等领域,高端制造业客户占比大,当房地产对建筑用钢需求大幅降低,南钢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此外,作为国内领先的全流程钢铁联合企业,南钢发展了矿业、环境产业等钢铁相关多元产业,获得可观收益。

南京梅钢。图自紫金山新闻

梅钢创造了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12个月月月盈利的行业传奇。梅钢大力开发新能源汽车用钢,打破技术壁垒,推出性能对标甚至超越国际一流水平的高强钢,先后成功开发出新一代高TI车轮钢、700MPa及以上汽车用钢等,同时开拓用户定制市场,今年上半年,家电板销量比去年同期提高近四成。

南钢和梅钢是南京迎难而上做强产业的缩影。

在长三角三座省会城市中,对比2023年三省会全部工业增加值,南京以5015.45亿元居首,其中南京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28.8%,为三市最高。

南京不仅着眼于当下的收益和市场,更是固本培元,在更宽广的时间维度谋划一座城市的发展根基和方向。南京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GDP总量超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以上。支柱产业“压舱石”作用更加牢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引擎”,未来产业“增长极”不断凸显,现代服务业“热力值”显著提高。未来一个时期,南京要打造成长三角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传统支柱产业一直是南京经济“压舱石”。2023年,全市石化、电子、汽车、钢铁四大重点行业合计完成产值超9000多亿元,占全市总量比重达60.3%,其中钢铁、石化工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20%以上。

拥有实力不可小觑的重工业,是南京突出的产业特点。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是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受外部发展条件以及对传统制造业片面认识影响,南京传统产业没有获得长足发展,如作为全国重化工重镇,南京化工产业以炼油化工和煤化工为主,主要提供油制品和化工上游原料,受能耗、环保等方面要求,多年发展受限。

去年南京旗帜鲜明提出巩固提升四大支柱产业,每个产业都明确了提升方向、具体项目和责任主体。

“压舱石”如今更为举足轻重。今年南京化工产业连续有百亿级项目落地。今春,总投资110亿元的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南京由此打造国内首家从石油原料到终端产品的日化新材料产业集群,全面助推传统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延伸。

据介绍,此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23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年产工业直链烷基苯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进一步巩固南京作为全球烷基苯最大生产基地的产业地位,推动企业生产从表面活性剂向洗涤行业中高端产品延伸,实现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南京扬子扬巴烯烃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是年产100万吨乙烯的技术升级重构及下游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将大幅推动南京化工产业焕新升级。

曾经,南京是中国化工的摇篮;现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经济规模居全国化工园区前三,是全球最大的醋酸及衍生物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液体蛋氨酸生产基地以及全国主要的环氧及衍生物生产基地。

重工业是南京产业的底气,向附加值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新兴制造业向技术前沿迈进,是南京产业强市行进的方向。

纵深推进六大超两千亿产业

南京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稳健,6个产业集群在2023年的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超过8000亿元,智能电网3000多亿元,增速分别达到8%、7%。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增速达到两位数,且业务收入均超过2000亿元。

南京的新能源汽车潜能强劲。7月17日,长安马自达首款新能源汽车MAZDA EZ-6在南京工厂正式下线;当天,长安马自达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同步签约落地。企业计划用三到四年,累计投资百亿元用于产业改造和研发,力争每年推出一款全球新车型,力争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达到90%,跻身合资新能源第一品牌。此外,上个月深蓝S07携手华为乾崑智能官宣上市,在新能源车市场再掀波澜;在南汽集团江北新区基地,搭载着超级混动系统的AS33P海外版车型缓缓驶出,这是南汽产出的第200万台整车。

南京7家整车制造企业全部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和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近300家。去年南京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20.1万辆、同比增长25.6%。2023年,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营收2400亿元,同比增长18%。

南京是国家换电试点城市,发布的“纯电动重型卡车换电电池包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成为全国首个纯电动重卡换电电池包标准,破解了重卡多品牌、多车型、多城市无法互换难题,迈出地方换电试点商业化第一步。目前已有包括开沃、福田、东风、徐工、宇通、陕汽、三一在内的多个品牌,覆盖牵引车、渣土车、水泥搅拌车共计50余款车型适配“南京标准”。

新能源化的市场有多大?仅以南京为例,商用重型卡车(包括渣土车、集装箱牵引车、大型环卫车)保有量约3万辆,如果80%的车辆实现新能源化,将带来整车、电池、充换电站等投资超出250亿元。

更令人期待的是,南京是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日前南京召开应用试点政策发布会,宣布力争到2026年,实现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全域开放,对重点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交通信号机联网率超97%;建设统一架构的城市级云控平台搭建5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实现年营收总额超3000亿元……

在生物医药领域,与南京企业相关的新闻不断。就在最近,三迭纪公司与开创肿瘤及其他重症治疗药物的新一代免疫治疗公司BioNTech SE达成研究合作与平台技术许可协议,双方共同基于3D打印药物技术开发口服RNA药物,三迭纪有望获得总额超过12亿美元的合作费用,以及未来潜在的分级销售特许使用费,这是中国制剂史首个技术平台国际合作。

三迭纪是南京1032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一分子。南京是生物医药发展重镇,已建成从上游的原料生产供应,到中游的产品研发制造,再到下游批零流通的完整产业链条。今年以来,新获批药品55个品规,占全省1/3,正大天晴顺欣、圣和药业的两款Ⅰ类创新药先后获批上市,目前全市已有8个Ⅰ类创新药,数量居全国前列。

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是在基因与细胞领域具备一定先发优势,金斯瑞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合成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驯鹿生物、传奇生物等研发的细胞治疗产品先后在国内外获批上市,获批进入临床的管线28个,多款CAR-T、干细胞产品进入二三期临床阶段。江北新区药谷跻身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五,预计未来数年每年都会拿下一项重磅创新药的“新药证书”。

2023年,南京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42.2%,主引擎作用日益显著。

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底色

无论是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还是初具全球竞争力的两大产业集群,更不要说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力强是南京产业的突出特点。

在智能装备领域,机器人与增材设备制造、智能测控装备制造等领域增势迅猛,2023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54万台。龙头企业埃斯顿2023年实现营收46.5亿元,同比增长近20%,国内市占率已上升至8.5%,连续五年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仅次于日本发那科。埃斯顿是国内罕有的、在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装置等机器人核心部件具有自主技术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也是国内机器人企业实力最接近外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企业之一。

再看传统产业,包括风塔用钢板在内的系列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的高端钢产品,是南钢跨越市场周期的定海神针,其中南钢有一百多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白鹤滩水电站、拉林铁路藏木特大桥等数百个超级工程中的关键特钢材料。今年3月,梅钢的“车轮钢1953”产品通过认证,进入国际主流车轮钢材料供应商行列。

两大钢企的创新力量不仅体现在产品中,而且贯穿在全流程的生产环节中。南钢对整个生产和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全部26条产线及16个管理模块实现数字化转型,每天整个企业生产运营与150多万个数据点连接,同时有数千个工艺的模型实时运行,南钢的生产和操作全部在数字孪生系统和可视化操作平台上进行,南钢成为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其技术竞争力位居全球钢企第10位。

梅钢则将5G技术嵌入到从高炉冶炼至生产出轧钢的炼钢核心生产环节项目,在打造出全国首个“5G+数字连铸”样板项目。

南钢和梅钢是观察南京大力推进数实融合的窗口。

“智改数转网联”,南京优势独特,有望成为巨大市场的主场。南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2023年达到8002亿元,拥有重点涉软企业3510家,其中上市企业128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8家,近年来新引进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华东总部、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国机集团数字科技总部等一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相关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

南京聚集了华为、中兴、小米等一批万人级规模的研发中心,还“跑”出一批细分赛道的领头企业,如在智能交通空管领域的莱斯信息,物流领域的运满满、福佑卡车、中储智运,还有在基础软件领域开发工业级操作系统的翼辉信息,以及服务大型制造企业的科远智慧。

瞄准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集群制高点,南京利用城市优势,全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大幅提升算力供给能力,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强势打造制造业强市。

8月6日,位于徐庄软件园的麦当劳中国科研总部正式启用。麦当劳中国计划五年内投入40亿元进行数字化研发与创新,这里将成为中国内地6200多家麦当劳餐厅的智慧大脑。

中心城市的市场和功能、丰沛的人才、较为领先的数字经济,麦当劳中国科研总部的启用,进一步彰显南京作为中心城市的价值。

让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南京连续两年每年发布1000个应用场景,实施一批“4266”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正加快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小试基地,发挥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EDA、高性能膜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策源功能,一步步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芳 徐晋 陈雨薇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