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举行集体骨灰撒海活动。
① 信封造型壁葬
② 江西省永丰县城市公益性公墓
③ 整石掏空孔洞式设计壁葬
④ 生命晶石葬
小学生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英烈献花。
浙江省海宁市为群众提供“身后一件事”代办服务。
本报记者 路建英
十年奋进,殡仪一条龙 殡葬殡葬服务殡葬 4008341834不断探索;十年奋进,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殡葬事业和殡葬改革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从单一条例到政策合力、从大操大办到移风易俗、从散埋乱葬到节地生态安葬……丧葬习俗改善的背后,是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生动体现,是冲破思想藩篱、革故鼎新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殡葬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间,我国殡葬事业紧紧围绕建设惠民、科技、绿色、文明、生态殡葬,以创新殡葬管理机制为动力,以推动丧葬习俗改革为主线,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仪服务水平为保障,全国殡葬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定、措施越来越具体、成效越来越显著。
紧盯发展需求
以政策引领推动殡葬改革持续向前
通过立法保障群众“身后事”,是推动殡葬工作持续稳健发展的保障。民政部高度重视殡葬领域法治建设,并鼓励地方立法先行。十年来,民政部加紧研究制定深化殡葬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殡葬领域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积极推动《殡葬管理条例》修订,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三五”“十四五”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实施方案和“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殡葬移风易俗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布殡葬行业标准30余项,为新时代深化殡葬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引。
高规格密集出台的多项政策文件为殡葬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将基本殡葬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范围。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为深化殡葬改革指明了方向。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2018年,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新时代推进殡葬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2020年,民政部发布《殡葬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试行)》,明确在特殊时期进行“涉疫”服务的各项具体要求和标准。
近年来,江苏殡葬改革和殡葬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满足群众对殡葬改革的新期待,2021年6月,《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实施,通过立法保障群众“身后事”,为推进殡葬法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此外,《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确定80个单位和地区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其间,山东沂水、陕西大荔、湖北谷城等地在葬式葬法革新方面为推进殡葬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同时,为解决群众在殡葬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和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等专项整治,规范了殡葬服务管理秩序,节地生态安葬制度化长效化得以确立,使“逝有所安”质量更高。
紧盯群众需求
以落实惠民政策提高百姓满意指数
“以前家里人去世,一场丧事全部花费少则三四万元,多则七八万元。如今火化后安葬在家门口的公益性公墓,省了好几万元。”湖北省谷城县袁冲村村民对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赞不绝口。
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让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殡葬改革的初心和一以贯之坚持的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殡葬民生保障被提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并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殡葬工作越来越重视,把殡葬作为重要民生事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江西、云南、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天津等大都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安排,许多地方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推进。
推进改革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投入殡葬领域的资金屡创新高。为弥补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中央和各级政府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殡葬基础设施纳入了社会服务兜底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40亿元,补助609个地方殡仪馆和公益性骨灰堂建设项目,仅2021年就投入10.8亿元用于支持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
此外,在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地方殡仪馆和公益性骨灰堂建设项目的同时,民政部加大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累计支出近7.7亿元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殡葬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改造。江苏、河北、江西、安徽、贵州等地加大财政投入,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实现城乡全覆盖,群众治丧条件明显改善。
据统计,自《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全国31个省份制定了面向城乡困难群众减免或补贴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政策,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效果正在不断深化、延伸。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广东、江西等地将惠民范围扩大到辖区居民,宁夏实现殡葬救助与城乡低保、养老保险等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紧盯生态需求
以新葬式葬法让逝者生命回归自然
节地生态是殡葬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积极推行火葬区骨灰撒海、撒散、植树(花、草)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 50%以上。
周遭皆碧、山景如画、依山傍水……这是记者在江西省德安县林泉乡和磨溪乡公益性公墓采访所见。原先杂草丛生的荒芜墓地经过修缮,整个墓区穴位分区错落有致,绿植郁郁葱葱,宛如一座生态公园。作为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江西,按照“建墓不见墓、墓园变公园”的理念,将历史埋葬点进行生态化改造,“超大墓”“豪华墓”“活人墓”等现象彻底消除。
十年间,全国多地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减轻群众负担、倡导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推行绿色节地生态葬式葬法,不断培育现代绿色殡葬、人文殡葬的新理念、新风尚:广东新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233个,海葬(树葬)纪念设施56个,节地生态安葬率超60%。浙江温州持续深化青山白化治理,节地生态安葬率达70%以上。山东肥城尊重群众意愿,提炼6种节地生态安葬模式。青海节地生态安葬民众数量呈倍数增长。
同时,多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也从保基本向广覆盖、扩项目、可持续、提标准方向发展。放眼浙江,衢州市将骨灰撒散奖励提高至2万元;三门县明确生前享有和逝后奖励两项标准;杭州等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对象从当地户籍城乡居民扩大至驻地现役军人、大中专院校全日制非本地户籍学生和持市区有效居住证的外来人员。
从土葬到火葬,再到绿色节地生态葬,时下,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同,并逐渐转变成自觉行动,殡葬改革的成效正逐渐显现。
紧盯行业需求
以创新发展引领殡葬改革稳健发展
“妈妈,我一直努力工作,目前虽单身,但请您放心,我过得很好……”在福建厦门一墓园,身着黑色西装的礼仪师正情真意切地代身处海外的孙先生朗诵书信。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怀祥礼仪工作人员表示,为满足异乡群众祭祖思亲愿望,怀祥礼仪在2019年推出“代客祭扫”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擦拭骨灰盒或墓碑、摆放供品、敬献鲜花、挂心愿卡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云祭扫、云守灵等现代殡仪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其间,全国多地殡葬服务机构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相继制定工作规范,推动“互联网+”与殡葬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开展远程告别、网上祭扫等新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温馨的殡葬服务,方便群众寄托思念。如2022年清明期间,网络祭扫群众达2156万人次,比2021年同期增长192%。
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等方式在线办理殡葬服务,得益于“互联网+殡葬服务”的发展。2018年6月,民政部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的行动方案》,确定构建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推动殡葬服务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等5项重点任务。目前,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已实现部省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市、县级信息平台及殡葬服务机构信息平台有效对接。浙江将群众“身后事”办理“多部门”“多流程”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
丧葬礼俗改革要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契合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和社会文明进步要求。2018年12月,全国丧葬礼俗改革暨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座谈会明确,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性、群众认同、人文深厚的丧葬礼仪。同时,按照民政部等6部门《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许多地方将殡葬改革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殡葬移风易俗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治丧有标准、流程有规范、服务有礼仪。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管理机构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殡葬工作的重要内容。据《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殡葬服务机构职工8.7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7万人。各地持续推进教育培训、能力提升,走出了一条殡葬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的新路子。以广东省为例,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殡葬行业人员就有多位,另有3人入选全国殡葬专业人才资源库,1750人获得国家民政行业(殡葬)职业资格证书。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过去十年,凝结了殡葬人不懈的努力和汗水;展望未来,殡葬人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改革的新期待付出更多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