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为获资助结婚,婚后嫌妻没文殡葬 服务电话是多少4008341834化7年不回家,二婚却宠妻30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6 15:21

原创 陈诚:为获资助结婚,殡葬 服务电话是多少4008341834婚后嫌妻没文化7年不回家,二婚却宠妻30年

2024-08-12 16:09

发布于:天津市

1924年秋季,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副总裁陈诚的父亲病逝,陈诚从广州赶回浙江老家,乘船送病故父亲的遗体回乡下安葬。

几天后,忙完丧事的陈诚回到家。晚上,妻子吴舜莲想和丈夫温存一番,可陈诚却不愿进房,独自在楼下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吴舜莲又提出,希望丈夫留在浙江老家工作,陈诚却冷言斥责。

自从两人结婚后,陈诚就外出求学,三年来,两人聚少离多。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见面,陈诚却拒绝同房,又不愿留在老家,吴舜莲觉得丈夫肯定背叛了自己,竟有了求死之心。

她回到房间,拿起一把剪刀,用力向自己的喉咙刺去,鲜血瞬间喷涌而出。随着一声巨响,吴舜莲轰然倒地。门外的陈诚听到声响后,觉得不对劲,推门而入,只见妻子已经倒在血泊里,他惊呼道:“舜莲自杀了,舜莲自杀了···”

幸运的是,此时正好有一位赤脚医生路过,医生拿出一包药粉撒在伤口上,并让陈母宰了一只公鸡,用鸡皮封住伤口,立即送到大医院救治,这才保住了吴舜莲一命。

令人唏嘘的是,即便吴舜莲以死挽留婚姻,陈诚还是在不久后离开了家。在之后的7年里,陈诚三次过家门而不入,吴舜莲彻底过上了“守活寡”的生活。

1931年,陈诚向吴舜莲提出离婚,次年元旦,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撮合下,陈诚娶了宋美龄的干女儿谭祥。

古往今来,男人为了权势地位抛弃糟糠妻子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种男人即便再婚,大多也不会幸福。因为他们对曾帮过自己的原配都那么狠心,人品大概率好不到哪去。

可奇怪的是,陈诚对原配吴舜莲那么绝情,却对二婚妻子谭祥疼爱有加,两人结婚后恩爱了30多年,至死都没红过脸,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切还得从陈诚的第一段婚姻说起。

1、陈诚为获资助娶富家女吴舜莲,婚后嫌妻子没文化

陈诚从小家境贫寒,却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很好。因为喜欢读历史和武侠小说,他从小就有个军人梦,希望能成为一名将士,报效祖国。

小学毕业后,因为经济拮据,父亲希望他从商。陈诚却不愿意,瞒着父母考上了浙江省第十一师范学校。

1917年,从师范毕业后,陈诚因没有背景和途径,无法实现报国理想,只能回到老家青田县,以期继续读书或参加工作。

这一年陈诚已经20岁了,在那个时代,20岁的男子没娶妻,就会被笑话。陈诚虽然其貌不扬,身高又矮,但陈家是书香门第,上门说媒的人也不少。

对于这些主动上门的婚事,陈诚大多以学业未完成为由婉拒。直到同窗好友吴子漪把妹妹吴舜莲介绍给他,他才改变了主意。

吴舜莲长得并不漂亮,宽额、圆脸,还天生一张大嘴。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吴舜莲一个字都不认识。这和陈诚喜欢的有主见的新女性相去甚远。

但吴家是青田著名的富户,陈诚自知家境贫寒,如果娶了吴家女,对方势必能在经济上资助自己。吴舜莲非常欣赏有学识的陈诚,认为嫁给读书人很体面。对于哥哥介绍的这门亲事,她也相当满意。

这段婚姻和许多旧式婚姻一样,没有任何爱情可言,两人看重的都是对方的家世,陈诚需要妻子的财富资助自己,吴舜莲需要丈夫家族的学识来撑门面。

结婚当天,吴舜莲带来了许多嫁妆,婚后几个月,两人的生活还算美满。可这样的日子并没维持多久,问题就暴露了。陈诚发现吴舜莲虽然老实善良,却有着一双自己极其不喜欢的小脚,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陈诚视其为封建糟粕。更重要的是,两人谈话时也常常南辕北辙,根本聊不到一块儿。

正当陈诚为婚姻苦恼之际,他在报纸上看到杭州一体校的《招生启事》,便毅然决定报考。

吴舜莲虽没读过书,但也算通情达理,她看得出丈夫的心不在这小村庄里,索性便瞒着公婆,拿着嫁妆资助丈夫去上学。

刚到杭州求学时,陈诚内心是感恩妻子的,但当他越来越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后,就越来越对妻子的小脚耿耿于怀,夫妻间的文化差距更是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不知如何处理婚姻问题的陈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业上。从体育学校毕业后,他又进了保定军官学校,后因成绩优异,参加了直皖战争。战争中,英勇的陈诚得到了长官亲睐,不久就随队进入广东省境地,后被编入粤军第一师的第三团。

1922年,陈诚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当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返回广东,二是回老家浙江。

在父亲的极力主张下,陈诚回到了老家,在浙江省第二师第六团当见习排长,1923年除夕,离家两年的陈诚终于回到老家。

久别重逢,吴舜莲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可两年来的家务劳作,以及对丈夫的痛苦思念,早已抹去了她的少女柔情,取而代之的是憔悴和衰老。

不仅如此,有时候陈诚想和妻子谈论一些工作上的事,吴舜莲要么哑口无言,要么充耳不闻,这让陈诚更加确信,吴舜莲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妻子。短暂亲昵后,两人再次陷入了冷淡和尴尬的境地。

之前,父亲让陈诚回浙江工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方便维持夫妻关系。可这次过后,陈诚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便决定去广州发展。

表面上看,陈诚先是为了让吴舜莲在经济上帮助自己而结婚,结婚后又嫌弃妻子没文化,这是典型的”渣男”行为。但事实上,这段婚姻出问题,吴舜莲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爱情也好,婚姻也罢,本质上就是和另一个人合作,各有所图,各取所需。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男女双方必然要“有所图”才能成立。而在婚姻里,双方图的无非是四个价值:

●性价值,也就是欲望(包括颜值、身材、气质、性和谐等)。

●经济价值,也就是扶持(家境、收入、财产、发展空间等)。

●情绪价值,也就是陪伴(脾气、性格、三观、体贴、照顾等)

●繁衍价值,也就是传宗接代(生孩子,教育孩子)

陈诚和吴舜莲结婚,一开始就是图的经济价值,即希望妻子资助自己上学。可到了后来,陈诚不再需要资助,吴舜莲却无法提供别的价值。她和丈夫没有共同话题,也没生下一儿半女。甚至在自怨自艾的生活中未老先衰,降低了性吸引力。

此时的吴舜莲在婚姻关系中,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这也是陈诚后来毅然离婚的最根本原因。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想要长久地维持婚姻稳定,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让对方持续地对你有所图,这是经营婚姻的最根本手段。

2、陈诚因伤未与妻子同房,吴舜莲以自杀挽回婚姻

1924年除夕,陈诚以公务繁忙为由没回家过年。直到同一年秋天,陈父病逝,陈诚才匆匆请假赶回家。回到家后,陈诚都没正眼看过吴舜莲,便马不停蹄地护送父亲的遗体回老家。

启程前,吴舜莲提议和丈夫一起回乡送公公的遗体,陈诚断然拒绝了。等待的那几日,吴舜莲心情沉重,不仅因为公公的骤然离世,更是因为她第一次真实地感觉到丈夫彻底变了。

几天后,陈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当时他在广州的黄埔军校任教育副官之职,回家奔丧的假期只有10天,如今只剩下3天了。

当天晚上,吴舜莲特意梳洗打扮一番,在房间等着丈夫的到来。她想趁这次机会,和丈夫温存一番,一来解相思之苦,二来如果怀个孩子,或许还能挽救这段濒临破裂的婚姻。

可吴舜莲左等右等,丈夫就是不来,走出房门一看,陈诚早已在楼下的木床上呼呼大睡了。吴舜莲虽然没读过书,但也懂得正常男人的需求,久别重逢,怎会对妻子不闻不问呢?

孤灯幽幽,长夜难眠。吴舜莲安慰自己也许是丈夫太累了。第二天早晨,吴舜莲起了个大早,她准备好早饭,尽心尽力服侍丈夫吃了饭。

饭后,吴舜莲拍了拍丈夫的肩膀,柔声问道:“辞修,你很累吗?”吴舜莲想借此机会和丈夫谈一谈,谁知陈诚却生气地说道:“干什么,不知道我有伤吗?”

吴舜莲愧疚不已,但还是硬着头皮问道:“如今父亲去了,你这次回来就别走了,可以吗?”陈诚沉默不语,吴舜莲继续追问:“你现在做的事危险吗?上次受的伤好了吗?”

陈诚不耐烦了,他粗暴地打断道:“你到底想干嘛,男人的事,你懂什么?”

丈夫那冷漠的声音,阴冷的目光,让吴舜莲的脸色由红转白,她终于断定,丈夫是故意不和自己同房。吴舜莲扑倒在床上,抽泣起来。

思来想去,吴舜莲觉得丈夫肯定是外面有人了,自己又无儿无女,她顿觉日子没了盼头。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场景,吴舜莲拿剪刀自杀,幸亏路过的赤脚医生救了她一命。

人心都是肉长的,见妻子为挽回婚姻,连命都不要了,陈诚纵然对她没有男女之爱,终究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事后,陈诚写信给时任宁波警察厅厅长的杜伟,表示自己不想再回广东,请求对方给自己安排一个工作。

可杜伟并没给他安排工作。恰好此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电催陈诚回粤,担任校军炮兵连连长,多方权衡后,陈诚还是回了广东。

那之后,陈诚一股脑扑在事业上,往后7年再也没回过家,即便他曾三次路过杭州或上海,陈诚都选择过家门不入。

至此,吴舜莲彻底过上了“守活寡”的生活,她整日优思重重,三十多岁就满头华发,真正是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在吴舜莲用剪刀刺向脖子的那一刹那,她想到更多的是以死挽回婚姻,而非真正想一死了之。可她万万没想到,这一举动虽然让陈诚一时心软,有了留在老家工作的想法,却在不久后就把丈夫推得更远。

事实上,陈诚并不是故意不和妻子同房,而是因为他在东征时负伤未痊愈。在妻子自杀后,陈诚也曾想办法在浙江找工作,最终没找到,无奈之下才回到广州,这是陈诚回广州的客观原因。但主观上,让陈诚远离家乡,7年不回家的原因,恰恰是妻子的自杀。

吴舜莲自杀未遂后,亲友、乡人纷纷指责陈诚是陈世美,忘恩负义,对不起吴舜莲。这让陈诚觉得,自己如果不去广东做出一番事业,再也无颜见父老乡亲。

心理学上有个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都想让行人脱下外套。北风用冰冷的寒风,试图吹掉行人的外套,可行人却为了御寒,把外套裹得更紧了。南风徐徐吹动,让行人感觉到温暖,主动脱掉了外套。

吴舜莲把自己化身为凌厉的北风,试图用最激烈的方式让陈诚妥协,以此挽回婚姻。最终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陈诚,指责他是个负心汉。陈诚为了保护自己,只能远离吴舜莲,两人的关系也彻底破裂。

聪明的女人,在婚姻面临危机时,会化身为温柔的南风,让丈夫主动卸下防备。

比如,当丈夫出轨后,假如妻子选择曝光丈夫的丑闻,彻底撕破脸,这段婚姻只能走向破裂;如果妻子不撕破脸,而是努力让丈夫明白自己的价值,大概率都能保住婚姻。

3、陈诚要离婚,吴舜莲提出两个可怜要求

离家的那些年,陈诚因骁勇善战,职位一年比一年高,陈家多次为此张灯结彩,大肆庆贺。可身为妻子的吴舜莲完全没有任何欣喜之情。因为她明白,如果有一天,陈诚的官职可以闻名全国,两人的婚姻也就走到了尽头。

很快,这一天就来了。1931年春天,陈诚派人送来了解除婚姻的文件,而劝她在文件上签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同胞哥哥吴子漪,如今在陈诚手下工作。

7年来,吴舜莲日日苦痛,夜夜孤寂。陈诚七年来的冷漠,早已让她心如死灰。但性格执拗的吴舜莲,即便同意离婚,还是提出了两个可怜的要求:第一、离婚后还要继续住在婆家,第二、百年后要和陈诚合葬。

此时,陈诚已经和宋美龄的干女儿谭祥成了男女朋友,他需要这一纸离婚协议安抚谭祥,便同意了吴舜莲的要求。至此,这段维持了14年的悲剧婚姻,正式画上了句号。

那之后,吴舜莲终生未嫁,守着陈诚下堂妻的身份过了一辈子。

吴舜莲的婚姻悲剧,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也启示了现代女性,

无论何时,都不要把自己活成“只有一个支点的女人”。

作家李筱懿的朋友是负责管理女子监狱的,她说女人犯罪十有八九是因为感情问题,而女犯人的年纪多在35-45岁之间。

年轻的时候,女人即便因为感情受伤,还有很多选择,绝对不会把自己往绝路上逼。

可到了中年,女人的选择少了。假如把婚姻当成人生的唯一支点,一旦支点倒了,生活就崩塌了,只能走向极端。

这一点放在吴舜莲身上尤其适用。由于时代原因,她没有接受过教育,更没有发展事业的可能,就连孩子也没有,吴舜莲的人生只有丈夫这一个支点,当丈夫嫌弃她,她只能走上绝路。即便被离婚,她也只能留在婆家。

如今,虽然女性生活在一个可以接受教育、参加工作的时代,但仍然很多女性会把爱情和婚姻当成人生的唯一。可健康的人生模式,绝对是婚姻、事业、亲人的合集。

4、陈诚娶宋美龄干女儿,明明是为权利联姻,却宠妻30年

谭祥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谭延阁的三女儿,曾在美国留学。当年,谭延阁病逝之前,曾嘱托蒋介石和宋美龄为女儿找个好归宿。谭祥论辈分是宋美龄的干女儿,对于干女儿的婚事,宋美龄当然义不容辞。

1930年春天,宋美龄和蒋介石商量,要给谭祥找丈夫,合适的人选有胡宗南和陈诚。考虑到陈诚曾追随过邓演达,后来才投靠蒋介石,两人决定把谭祥嫁给陈诚,以此笼络陈诚。

这天下午,宋美龄向谭祥介绍了陈诚的出身及学历,并称其是个潜力无限的人物,希望两人成就秦晋之好。

谭祥静静地听着宋庆龄的讲诉,沉默一会后才问道:“陈辞修(陈诚的字)现任何职?”宋美龄说:“好像是第十一师的师长。”谁知,一旁沉默了许久的蒋介石却说:“夫人说得不对,陈辞修现在不是师长,他是十八军军长了!”

其实,当时的陈诚确实是第十一师的师长,但蒋介石早有意提拔他,只是对他还不够信任。假如谭祥嫁过去,蒋介石便可以把王牌军队十八军放心交给陈诚了。

听到这里,谭祥心中对陈诚的印象开始趋向肯定,但她并没表现出来,只是继续问道:“职务高低倒也还在其次。我只是要问清楚,陈辞修是否早就有了家室?”

宋美龄又把陈诚的婚姻情况说了一遍。得知陈诚虽然结婚了,但已经七年没和妻子来往,谭祥这才答应和陈诚先见一面。

很快,宋美龄就安排陈诚和谭祥见了面。谭祥不仅有西方女性的独立,还有着大家闺秀的温婉,再加上她五官秀气,谈吐大方,陈诚立马对她一见倾心。

谭祥和蒋、宋又有那样一层关系,陈诚深知,只要娶了谭祥,自己的仕途将会青云直上。

两人见面后聊了很多,分别之前,谭祥郑重其事地问陈诚:“你在家中的妻子怎么安排?”

陈诚表示自己已经和吴舜莲办好离婚手续了,可谭祥仍旧不放心,希望能亲自看到离婚文件。

事实上,在和谭祥相亲之前,陈诚确实已经筹划和吴舜莲离婚,因为他那时正在和一位姓陈的女大学生交往,只是因为太忙了,一直没机会回乡离婚。

如今和谭祥的婚约势在必行,陈诚便偷偷把那个大学生送往国外留学,并派吴子漪回乡让吴舜莲签了离婚文件,亲自送到谭祥面前。谭祥这才放了心,两人的婚期定在1931年的10月10日。

陈诚公务繁忙,经常全国各地跑,为了培养感情,他每隔三天就会写一封情书给谭祥,短短一年,竟写了120多封。在信中,他对未婚妻表现出极致的关心和体贴。

因为军务繁忙,两人的婚约改到了11月12日,陈诚给谭祥写信抱怨:

我俩不是预定在今天结婚吗?现在又来不及了,不但结婚来不及连见面还不可能。真觉得烦闷透了。

后来,两人的婚期又改到1932年元旦。陈诚为了能准时回南京举办婚礼,甚至动了辞职的念头。他在信中写道:

“如不辞职,实无他法使我俩的生活,并绝对无法时常在一处,连结婚改了几次的日期,还不成。”

此外,向来以节俭著称的陈诚,为了讨谭祥开心,还曾购买高档商品送给未婚妻。他对副官说:“要美观、大方,钱多花一点不要紧。”

1932年元旦,陈诚和谭祥终于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随后,夫妻两前往杭州度蜜月。同年10月,谭祥生下长女陈月,陈诚写信给妻子”附吻两个作为贺礼”。

陈诚对谭祥的宠爱不仅仅在于恋爱和新婚期间,两人结婚30年间,脾气火爆的陈诚从没和妻子红过脸。

很难想象,这个对妻子如此疼爱的陈诚,和那个曾拒绝和原配同房的男人,是同一个人。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利益的联姻,陈诚也不用做到这个地步,唯一的解释是陈诚真的爱谭祥。

而谭祥究竟有何魅力呢,难道只是因为她的出身和学识吗?这肯定是加分项,但最重要的还是谭祥身上有许多女性都要学习的婚恋观。

第一:标准明确,原则清晰

当知道宋美龄有意让自己嫁给陈诚时,谭祥的第一反应就是问陈诚的职位。她明白陈诚的出身和学历并不好,如果没有可靠的职位,对方是配不上自己的。

在得到满意答案后,她又问了陈诚的婚姻状态,她也深知,35岁的陈诚肯定是结过婚的,她不愿意做妾。

和许多一碰到感情就恋爱脑的女人相比,谭祥真的太清醒了。她知道以自己的条件,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丈夫,也清楚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是什么。标准明确,原则清晰,这样的女人,无论嫁给谁都会幸福。

第二:明确表达需求

回头再看陈诚的第一段婚姻,结婚几个月后,陈诚就开始对吴舜莲很冷淡,吴舜莲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但她从来没和丈夫沟通过,也从来没表达过自己想要一个孩子的需求。

当丈夫拒绝同房时,吴舜莲采用的是最极端的自杀方式,这是典型的逃避问题,也是许多人在感情中的通病。

谭祥却不会这样,你看,第一次见面,她就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你陈诚必须和原配离婚,我必须要看到离婚文件。”

婚姻中,很多女人都认为对方应该知道并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可事实上,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经营婚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5、谭祥回乡见吴舜莲,一招让吴舜莲搬出婆家

没有人能容忍丈夫的前妻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谭祥也一样。两人结婚5年后,在谭祥的多次要求下,陈诚终于带她回了老家。一路上,陈诚心情十分忐忑,他担心谭祥见到吴舜莲后会发生矛盾。

吴舜莲也对这个“抢了自己丈夫的”女人心怀恨意。可不料,谭祥一见面就热情地叫吴舜莲“大姐”,并对她十分友善。看着这个知书达理,又美丽聪慧的“妹妹”,吴舜莲即便有再多委屈,也只能吞下肚子。

除了对吴舜莲友好,谭祥对所有村民乡友都十分和蔼,村民们都非常敬重她,就连向来为吴舜莲抱不平的陈母,也对这个新媳妇赞不绝口。

不久后,谭祥就以方便吴舜莲生活为由,在县城建了一栋小洋楼,让吴舜莲搬进去养老。曾经发誓要一辈子住在陈家的吴舜莲,就这样高高兴兴搬到县城去了。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前文说的南风效应:即想让人脱衣服,与其用冰冷的北风吹,不如用温和的南风吹,让对方感到温暖后,主动脱下衣服。

在处理丈夫前妻的问题上,谭祥使用的就是以退为进的南风效应,把自己塑造成温和的南风,把前妻哄得舒舒服服,最后再让她乖乖搬走。

6、陈诚谭祥恩爱30年,四儿女都成才

有了谭祥和宋美龄的这一层关系,陈诚官运亨通,很快就身居要职。但谭祥从来不居功,并恪守着“妻不参政”原则。不管是官场还是军队中的事,只要陈诚不说,她从不过问。

陈诚性格火爆,很容易发火。每每这时,谭祥总会耐着性子劝导丈夫,并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给丈夫。当陈诚遇到困难时,谭祥又会借助自己和宋美龄的关系,出面斡旋,让丈夫化险为夷。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谭祥也十分严格,几个子女个个都出国留学,且都成为各行业中的翘楚。

晚年间,陈诚曾在给小女儿的信中,深情感谢了妻子对儿女和家庭的付出,他说:

自结婚后家中有姆妈主持,你们有姆妈管教,使我无内顾之虑,得以安心从事工作。

陈诚死后,留下65字遗言,有人提议修改后再发布,谭祥却坚决不允许,她表示:“陈诚临终前写下这65字遗言,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要发布,绝对不能修改。”就这样,在谭祥的坚持下,陈诚的遗言得以原稿发表。

前文说过,保持自我价值是维系婚姻最根本的手段。谭祥深谙此道。

情绪价值方面,她始终能理解丈夫,和丈夫共情,甚至还能在丈夫暴躁时给出一些建议。

经济价值方面,凭着自己和宋美龄的关系,她多次帮丈夫化险为夷,对陈诚的事业有很大帮助。繁衍价值方面,她更是一连给丈夫生了三子一女,且个个都被教育成才。

当然,最重要的是,虽然谭祥也是旧社会的女子,但她无论何时都保持着精神独立,对于丈夫的事业,她有自己的见解。生活上,她也有自己的原则。

诗人余秀华曾说过:人生的意义,一定要大于爱情带来的意义,我们要从喜欢一个人中获得力量和快乐,而不是用尽所有力量和快乐去喜欢一个人。

人生的意义大于爱情的意义,我想这就是谭祥的婚姻和人生能幸福的最重要原因,对此,你认同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