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城街道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中部。作为新区直管区的重点涉农街道,24小时殡葬服务电话 4008341834盘城以葡萄种植为鲜明特色,拥有南京最大的葡萄产业基地,是江北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 近年来,盘城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绘就特色农业产业强街新画卷,吸引了众多新农人返乡扎根创业。
○ 今天,一起来看看6位新农人,与新农村“双向奔赴”。
01
小葡萄种出幸福路
“农业小白”变身“种植大户”
○ 新兴家庭农场农场主王新刚自幼在南京长大。
○ 2009年王新刚开始创业,尽管原本从未接触过农业,但他吃苦耐劳、诚心学习,根据自身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 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实践,农场逐步做到生产规模佳、设施配套全,管理制度优,经营效益好,于2015年获得浦口区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16年获得南京市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17年获得江苏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 如今,近100亩田,每亩净利润超过了2万元。
○ 近年来,随着盘城街道农文旅产业的发展,新兴家庭农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利润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 考虑到产品多样化及抗市场风险能力,2022年,农场在原有品种上新增了受市场欢迎的巨玫瑰和东方优系两个品种,通过精心管理,如今已成功上市。
02
南大学子返乡创业
“桃花源”里丰收忙
○ 2010年,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李伟军辞去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的稳定工作,回乡创业。
○ 在参加社区开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后,李伟军意识到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正从“有没有”“够不够”向着“好不好”“优不优”转变。
○ 2015年,他决心改养殖为种植,走差异化经营道路,并在两年后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引进新品种“寒露脆蜜”冬桃。
○ 通过引进良种良法、实行精细化管理,李伟军走出了一条绿色种植的新路径。
○ 2017年,他创立了自己农场的品牌“桃人喜”以及冬桃品牌“桃三岁”。
○ 经过10余年的摸爬滚打,如今李伟军已将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
○ 目前冬桃全年销售额超过400万元,并给周边50多户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农场季节性用工每年达3000多人次。
○ 此外,还带动了一批农户种植果树,相关农户全年收入提升35%。返乡创业让李伟军成为江北远近闻名的典范,他的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03
江北女孩情系家乡
斥资百万荒废老屋变身“诗意田园”
○ 在盘城街道马汊河与滁河交界处,一座设计精美的庭院让人眼前一亮,小院一派简约,又带着现代精致感,似隐非隐,充满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禅意。
○ 小院的女主人杨媛媛是土生土长的江北本地人,几年前,积攒了一定积蓄的杨媛媛斥资百万将老宅翻建,通过精心设计施工,荒废老屋变身一座接近600平方米的精致庭院,此番举动无意中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甚至有人数次上门谈判,愿意每年出30万租金开民宿。
○ 与其出租,不如自己经营。
○ 拥有丰富市场经验的杨媛媛敏锐地察觉到背后蕴含的价值,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系上对家乡的情感,杨媛媛就这样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 她首先将私宅对外开放,为家庭、好友、公司等团体提供聚会娱乐、私厨美食等订制服务,同时整合周边的农副产品,并将亲子旅游等内容作为增值服务提供给客户。
○ 在杨媛媛的不懈努力和街道的支持下,小院逐渐在网络上火热起来,成为江北乡村游版图中炙手可热的新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04
打造研学营地
文艺青年为土地带来别样生机
○ 松雀与桐是盘城一家艺术体验工作室。
○ 在这里,孩子们可近距离体验陶艺、插画、茶艺等手作艺术;在自由阅读区,可翻阅绘本、文学、艺术、教育等书籍;8000平方米的农艺基地,还能让孩子们亲手体验种菜、种花、采茶等田园之乐。
○ 松雀与桐经营者之一徐斌,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
○ 作为一名原创童书编辑,他到目前为止已经创作、出版了五本书。
○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很喜欢孩子,特别想带他们领略自然之美、家乡之美和传统文化之味。”徐斌表示,自己的家乡在湖北恩施,之所以选择在盘城创业,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好,四季有景,季季不同。
○ 在这里创业生活,让徐斌感觉惬意自如,农作物播种、护苗、施肥、收获……这些农事劳作让徐斌重拾乡土记忆,也让现在更多人能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05
文艺范遇上烟火气
“川妹子”点亮乡村慢生活
○ 作为江北新区唯一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渡桥社区王家渡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安营扎寨”,“窝窝里庭院烤肉”店主刘梦姣就是其中之一。
○ 谈到开起乡村烤肉店的缘分,“川妹子”刘梦姣说还要多亏了爱人。
○ 在小院装修过程中,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刘梦姣丈夫萌发了乡村创业的念头,作为江北本地人,他切身感受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其自住,不如对外经营,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餐饮等一条龙服务,沉浸式体验自然悠闲的乡村‘慢生活’。”
○ 夫妻俩一拍即合,经过了一番深入调研,最终决定经营刘梦娇家乡的烤肉。
○ 在盘城街道渡桥社区的支持下,夫妻俩与农户签订了租房协议,经过一个多月的老房改造,两人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终于把“窝窝里庭院”建好。
○ 他们将食材和调味品从四川原汁原味空运而来,让吃烤肉这件事都变得充满诗意。
○ 如今,小院浓浓的生活气息中浸润着美丽乡村的甜美,闻着香味驱车而来的游客一拨接一拨。
○ “惊艳!”“好吃!正宗!”迅速成为小店的热搜关键词,大家来此品尝正宗的四川味道,更品味着这份“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06
留学生钻进葡萄大棚
蹚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 2013年,年仅22岁的曹小威赴国外求学,在践学过程中接触了当地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后,萌生了回家“继承”葡萄家业的想法。
○ 曹小威通过改良葡萄品种、引进先进技术、创新销售模式等方式,助力农场增收,成为盘城街道葡萄种植产业的“ 明日之星”。
○ 不同于父母辈的自产自销模式,曹小威坚持走团购采摘路线,“只要抓住10%的高端消费市场就能赚到钱。”减产量、提质量,打响了自家高端的葡萄品牌。
○ 曹小威算了一笔细账,一棵葡萄树只留8串,将一亩阳光玫瑰地控制在三千斤产量以内,让每颗葡萄都能吸足养分,用最好品质的葡萄,去抓住“消费升级”的风口。算下来,单亩产量虽然少了,但产值却远远高于从前。
○ “现在都在讲一二三产融合,我的目标是把一产的葡萄种植业和三产的乡村旅游业打通。”海归学子摇身一变农民的传人,曹小威坦言,做农业十分辛苦,但他期待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新农人”行列,与他一道,扎根乡村,以新身份、新思维、新模式,带动乡村致富,蹚出一条“新农人”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