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平:殡葬服务热线电话4008341834朱德儿媳,喊朱德爹爹,20岁嫁进朱家,48岁失去丈夫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1 20:31

原创 赵力平:朱德儿媳,殡葬服务热线电话4008341834喊朱德爹爹,20岁嫁进朱家,48岁失去丈夫

2024-08-20 12:49

发布于:天津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送心]

1974年6月10日,在天津铁路部门的一处职工家属小院里,正举行着一场简朴的追悼会。

由单位发布的讣告上,只有短短一句话:

我单位职工朱琦同志,因病去世,特发此讣告,以沉痛悼念。

追悼会上,一个中年女子带着几个孩子,身着孝衣,均含着眼泪,迎接着前来悼念的来宾。

参加追悼会的人并不多,只有家属院的同事,因为现场的冷清,而越发显得悲伤。

“怎么没见朱总司令过来?”

极少数知情者,非常不解地悄悄问道。

“朱总司令,你说可是朱德总司令?这跟他有什么关系?”旁边的人听到此言,顿觉奇怪。

知情者此时觉得也没必要再保密了:“你可能不知道,死者朱琦就是朱总司令的亲儿子,而且还是唯一的儿子。儿子去世了,作为父亲的朱总司令哪有不来的道理。”

旁边的人显露出了十分震惊的神色:“原来朱琦竟是朱总司令的儿子,我与他共事几十年,倒还是头一次听说,作为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儿子,这丧事却办得如此简陋,莫非二人早就断绝了父子关系?”

“那倒没有。”知情者也想不通,只摇了摇头:“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应该不想太过张扬吧,如果朱总司令过来,必定会惊动很多人。”

正如他们所说,这位年仅58岁便去世的朱琦,的确是朱总司令的儿子,

既是长子,也是朱总司令此生唯一的儿子。

但为什么儿子去世这么生死诀别的大事,朱总司令却没有过来呢?

儿媳赵力平为何对朱老总领隐瞒朱琦之死

1974年6月10日,赵力平照顾好因病卧床的丈夫朱琦,像往常一样去上班,可刚到办公室不久的赵力平却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不安感。

她连忙请假返回家中,发现朱琦已经陷入深度昏迷状态,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却并没有阻止朱琦生命的流逝。

朱琦再也没有醒过来。

处于极度悲痛之中的赵力平,先是把电话打给了婆婆康克清,却没有联系朱总司令,因为她也考虑到,怕已88岁高龄且疾病缠身的朱总司令,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丧子之痛。

在跟康克清哭诉了朱琦去世的消息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与顾虑。

电话那头的康克清在突如其来的悲伤中稳住了心神:

“力平,你的担心是对的,这事暂时还瞒着朱老总为好,他现在的身体与精神状况也很不好,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说吧。”

越力平含着泪应承了下来。

“为了避免朱老总猜疑,我也不方便过去,朱琦的后事只能靠你一个人了,力平啊,你一定要撑住,不能倒下去,你现在可是几个孩子的唯一主心骨。”

远在北京的康克清,一边叮嘱着,一边抑制不住哽咽起来。

“您放心吧,我扛得住,您也不要太难过了,以免爹爹察觉,待这边的事处理好,稍微过过我再带着孩子们去看您和爹爹。”

赵力平经历过革命的血与火的洗礼,也经受过无数的苦难,她自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与意志,去面对风雨同舟几十年的丈夫朱琦的突然离世。

作为婆婆的康克清,也清楚这一点。

她们婆媳二人,都知道,此时的朱老总也正在承受的病痛的折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他知道儿子一直深受心脏病的困扰,但他却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会这么早、这么突然地离开。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楚,即便是内心强大无比的朱老总,也是接受不了的。

朱琦,是他的长子,也是他一生唯一的儿子。

因为革命事业的需求,朱总司令在儿子几岁时便离开了他,可以说,朱琦自小就没有享受过父爱,失去了父亲的陪伴。

一直过了15年之后,父子二人才历经曲折得以重逢。

而有着这么一个身居要职,并身上闪耀着巨大光芒的伟人父亲,朱琦并没有享受到任何的特权,反而比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付出得更多、牺牲得更多、经历得更多。

战争时期,朱琦在前线英勇奋战,导致腿部残疾。

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是团级干部的朱琦,却应朱总司令的要求,放弃了原有的职位与舒适生活,投身到建设一线,成了一名火车的司炉工。

说白了,就是往火车蒸汽炉里加煤的普通工人。

这种活,是标准的又脏又累的辛苦体力活,即便身体健全的人都每天累得喘不过气来,更何况,朱琦还拖着一条伤残的腿。

所以,

朱老总对于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可以说既有着作为一个父亲无私的爱,也充满着无限的愧疚

带着爱与愧疚的朱老总,一旦得到儿子的死讯,必定是无比的痛心加自责。

而这种情绪,将完全有可能彻底摧垮这个铁骨铮铮的革命伟人。

而此时的中国,还需要朱老总;这个大家庭也同样需要朱老总。

无论是作为儿媳的赵力平,还是作为妻子的康克清,她们都无法承受这样一个结局。

所以,对于朱琦的死,只能选择隐瞒。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让朱老总知道,谁也不清楚,二人都没有心理准备。

但是,仅仅过了10天之后,朱老总还是知道了。

当赵力平带着几个孩子前往北京看望他们的爷爷奶奶时,当赵力平亲切地叫着朱总司令“爹爹”时,本来准备好的各种掩饰,还是没有压制住失去丈夫与父亲的悲伤,赵力平与孩子们纷纷掉下了眼泪。

没看到儿子朱琦的朱总司令,再加上儿媳与孙子们的神情,他瞬时便明白了一切。

悲痛漫过朱老总的心头,像刀子一般划过,他几乎无法支撑自己苍老的身躯,但看着眼前同样悲痛却坚强的儿媳与孙子们,他挺了过来。

朱老总,没有责怪赵力平,也没有责怪康克清,他知道她们的苦心。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儿子朱琦的照片挂在自己书桌对面的墙上,让自己一抬头就能看到朱琦对着他展开的笑容。

他还要用自己的坚强,在有生之年,尽力支撑这个家庭、服务这个国家。

在自己心中悲伤一直无法抹去的情况下,他总是给赵力平打气道:

“力平,无论是作为几个孩子的母亲,还是作为了我朱德的儿媳,你都要坚强。”

赵力平与朱琦一波三折的恋爱与婚姻

赵力平与朱老总的儿子朱琦,相濡以沫地走过了28年的婚姻生活,却很少有人知道二人的恋爱与最终步入婚姻,却是一波在折,极具故事性与传奇色彩。

1943年,在抗战前线身负重伤,并导致腿部严重残疾的朱琦,因身体原因,已经无法适应前线的战斗,被调回了延安。

这一年,朱琦已经27岁,在延安也算是大龄未婚青年了。

当时,朱琦被分配到延安抗大七分校,并任队列科科长。

也就是因为这个因缘际会,让朱琦与小他10岁的赵力平相遇。

见到赵力平的第一面,朱琦便被这个剪着短发,活泼可爱而又大方得体的女孩子吸引住了。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吧。

随着两人因为工作而更加频繁地接触,朱琦对赵力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而这种了解,让朱琦对赵力平从刚开始的喜欢,逐步发展出了爱意。

对于既没有恋爱头脑,又缺乏恋爱经验的朱琦来说,这种爱而不得,是非常痛苦的。

他既不会表白,也不敢表白。

每当想找准时机,向赵力平坦承他的爱意时,总是脸红脖子粗地说不出话来。

“朱琦最近有心事,你没看出来吗?”

康克清对着正忙于工作的朱总司令会心地一笑。

“有心事?他能有什么心事。”

朱老总看着康克清有些奇怪的表情,一脸的茫然,想了想了儿子的情状,直接给否定了。

粗心的朱总司令,没注意到的细节,敏感的康克清却观察得细致入微。

“你这是有喜欢的人了?”

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康克清看着心不在焉的朱琦笑着问道。

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被察觉的朱琦愣了一下,便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哪个姑娘,不知道我认不认识?”

康克清看了眼旁边停下筷子的朱总司令,心想,我这猜得没错吧。

“我们抗大七分校的一个姑娘,叫赵力平。”

说出这话时,任朱琦这五大三粗的汉子,也不禁红了脸。

“这孩子,我倒不认识。”康克清看着朱琦的样子,知道靠他自己追女孩子,根本不可能,只有自己插手了:“不过既然是抗大的,就好办,我来找人给你说媒。”

康克清委托说媒的,正是赵力平与朱琦的直接领导,抗大七分校的校长彭绍辉将军。

给朱总司令的儿子说媒,彭绍辉将军自然义无反顾。

可接下来的对话,直接让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也无计可施了。

“小赵,给你介绍个对象可好?”

彭绍辉将军跟他行军打仗的风格一样,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本以为被校长叫过来有公事交代的赵力平,半晌都没有反应过来。

“为啥?”

“啥叫为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这也不小了,也该找对象了。”

“我才十七岁,还小呢。”

“你——”彭绍辉将军直接被小丫头给将了一军,不过他仍旧保持着微笑:“你就不想知道,我给你介绍的是谁。”

“谁?”

“这人你是认识的,也是咱抗大七分校的,叫朱琦,那可是朱老总的儿子。”

“朱琦,朱老总的儿子。”赵力平盯着彭绍辉看了一眼,神色坚决:“那更加不行!”

“唉,你这丫头——”

彭绍辉这话还没说完,赵力平一转身直接跑走了,没吐出的话又被生生地咽了回去。

过了两日,当康克清问结果时,垂头丧气的彭绍辉将军叹了口气:“失败,没成。”

最受打击的莫过于一直心存希望的朱琦了,得知消息后,整整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终于忍耐不住的他,鼓起勇气,把赵力平单独约了出来。

“彭校长都跟你说了?”

“说了。”

“你看不上我?”

“没有。”

“那为什么?”

性格直率的赵力平觉得有必要跟朱琦说清楚了:

“因为你是朱老总的儿子,我们家庭出身与身份都不般配,所以不适合,就这么简单。”

“如果我不是朱老总的儿子,你能接受我吗?”

这一次,赵力平选择了沉默,但正是这个沉默,让朱琦看到了希望,他知道,赵力平应该也是喜欢他的,只是因为自己父亲的地位太高,而产生了许多的想法。

既然知道对方喜欢自己,朱琦的心里踏实了下来,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想利用时间,慢慢改变赵力平的观念。

既然两人之间已经捅破了窗户纸,朱琦也就毫不掩饰对赵力平的好,而赵力平也越来越感受到这个男人带给自己的温暖与爱。

后来,抗大七分校迁到内蒙古丰镇,而此时贺龙元帅正率军驻扎在此处。

早就知道朱老总一心想赶快给儿子娶上媳妇的贺龙元帅,每次见到赵力平,总是取笑道:“小赵啊,趁我在这儿的时候,你俩把婚事办了吧,免得你那个准公公天天念叨着。”

一方面算是瓜熟蒂落,两人感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另一方面,也确实经不住热心的贺老总的拼命撮合与催促。

二人商量了一下,终于决定在贺老总的主持时,简简单单地把婚礼办了,也省得让朱老总康克清两人一直操心。

1946年3月23日,春节过去没多久,赵力平与朱琦终于顺利步入了婚姻,成了一对革命夫妻。

赵力平与朱琦的坎坷人生与患难夫妻

赵力平与朱琦结婚后,二人一直忙于革命工作,甚至一直到了1948年,距两人成亲过了两年之后,才因为工作原因来到西柏坡,见到公公朱老总与婆婆康克清。

一向风风火火的赵力平,第一次以儿媳妇的身份见到朱德总司令时,也禁不住的紧张无措,甚至都不知该怎么称呼,竟直接开口叫“朱老总”。

朱总司念笑道:“咱们是一家人了,别再叫我朱老总,就叫爹爹吧。”

直到赵力平腼腆地叫了声“爹爹”,朱总司令才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赵力平与朱琦的命运再一次发生了转变。

考虑到一线建设需要人,朱老总便要求朱琦做个表率,放弃团长级别的军职,下到基层去。

“你下去,不是去当领导,而是去当一名普通的工人。”朱老总看着儿子,接着道:“因为,你是我朱德的儿子。”

就这样,带着父亲的期望与重托,赵力平跟着朱琦,先是去石家庄铁路段,两人又重新从最基层做起,而朱琦更是拖着伤腿,做起了火车的司炉工。

也正是因为他是朱总司令的儿子,1969年,朱琦又被送到山西的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直到他去世前的前两年,即1972年,朱琦才被重新安排工作。

而此时的他,因为长期的艰苦劳动,心理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

十多年的曲折与坎坷历程,朱琦的身边一直有一个不离不弃地陪伴着、照顾着,她就是赵力平。

对于赵力平而言,看着朱琦的人生遭遇,她不仅不离不弃,而且成了朱琦生活与精神上的最大依靠。

赵力平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因为生活的磨砺,而更加的坚强。

她倾尽全力,一面应对基层辛苦的工作,一面照顾着身体伤病的丈夫,一面还要抚养几个孩子。

直到朱琦去世的那天,在革命战争时期没掉过眼泪,在十几年的艰难生活中没掉过眼泪的赵力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抱着丈夫的遗体号啕大哭起来。

但她很快又抹干了泪水。

因为,她还要以坚强的姿态,面对孩子,面对她称之为“爹爹”的朱老总。

结语

赵力平曾经因为朱琦的父亲是朱老总,而觉得朱琦家庭的地位太高,令自己不敢高攀。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朱琦恰恰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朱老总,他才更不能享受任何的特权。

不仅没有享受特权,还要做出表率,放弃舒适的生活与高级的职位,而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过着普通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他的父亲是朱老总,朱琦的人生也充满了更多的变数与艰难。

作为妻子的赵力平,在与朱琦相伴的婚姻与人生中,她有着一个伟大的公公,但她从未想着通过朱老总的地位与权力获得什么。

反而,

以一个普通而有情的妻子身份,陪着丈夫朱琦,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不幸。

赵力平,是一位平凡的妻子,却是一个人格伟大的人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