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7月31日,殡葬服务热线电话4008341834记者在济源北海街道药园居委会采访时,适逢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现场既没有响器的吹奏声,也没有复杂的祭品,但依然不失隆重肃穆。药园居委会红白理事会会长朱庆周从该户居民家里拿出的一张“白事用品清单”,让记者瞬间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这个清单分为大伙用品、礼房用品和火葬用品三类,每个类别都对办事所需购买的用品划定了范围,具体到大伙用品中的米面油盐,礼房用品中的固体胶、红白蜡,火葬用品中的白纸、鞭炮等,而每个用品的使用数量和标准都有一条“红线”,比如细香1把、白蜡2根、纸杯3个、红布1块、白纸1张……
“这一场事办下来基本上不超5000元。”朱庆周介绍,“在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前,办一场白事你猜猜得多浪费,一次能舀200碗的大锅饭得做两大锅,一锅要1000元;100元一条的烟至少得四五十条,啤酒得二三十件,白酒也得三五箱。有的居民家为了装面子,还要请两班响器,一班就得3000多元呀……”
“自从2018年北海街道组织‘红色蒲公英’宣讲团来进行移风易俗宣讲之后,一下子将我们的思想观念给扭了过来。我们于当年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无论家庭条件如何,要求红事一律简办,白事统一标准。”药园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翟兴杰说,“仅此一项,居民一年的婚丧生考等红白喜事酒席就节约近300万元。”
“红色蒲公英”宣讲团凝聚了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力量,聚焦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等主题,采取“文艺+宣讲”“故事+宣讲”等形式,通过演唱、小品、快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
自成立以来,该宣讲团就像处处飞扬的蒲公英一样,一路走、一路唱、一路演,足迹遍布坊间巷尾、学校社区、养老中心,在离群众最近的舞台,以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文艺节目倡导文明风尚。
经过多年发展,“红色蒲公英”宣讲团已拥有巾帼志愿宣讲团、党员志愿宣讲团等5支固定队伍,宣讲志愿者达190余人,还形成了“文艺宣传团”“红领北海大讲堂”等5个特色宣讲品牌,累计制作宣讲视频50余部,举办线下宣讲500余场,线上宣讲300余场,受益群众达30万余人次。
“我们要像真正的蒲公英一样,走到哪里,就将文明的新风和种子播撒到哪里。”“红色蒲公英”宣讲团党支部书记李梅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