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300年来首次举行大型受戒仪式(组24小时殡葬服务电话 4008341834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5 21:03

少林寺300年来首次举行大型受戒仪式(组图)
央视国际   2007年05月25日 11:32 来源:郑州晚报


          [内容速览]300余年来,24小时殡葬服务电话 4008341834少林寺没举行过大的受戒仪式,为恢复少林寺佛门祖庭这一优良传统,少林寺于2005年10月开始对戒坛进行修复。开始传授三坛大戒,受戒的僧人有500余人。  

 

少林方丈释永信浴佛。 晚报记者 赵克/图

    

 

放生。晚报记者 赵克/图

    

 

一位外国僧人也参加了仪式。晚报记者 赵克/图

    

 

众僧人叩头祈求平安。晚报记者 赵克/图

郑州晚报讯: 昨日一大早,少林寺里挂起了大红灯笼,扯满了彩旗,琅琅的诵经声包围了整个古刹。农历四月初八是佛诞辰纪念日,全世界信仰佛教的人这一天都举行浴佛节,相当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有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僧人要在这一天受戒。9时10分许,记者赶到千佛殿前,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接受此次受戒的僧人已排成了整齐的队伍相对而立。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带领手执各种旗帜和佛器的“仪仗队”,一路来到藏经阁,恭请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

  300年来第一次少林寺举行大型受戒 

据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介绍,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自唐代就建有戒坛,有着悠久的传戒授戒的佛教传统。历史上,新罗国的真鉴禅师“惠昭”,就曾不远千里,登少林寺琉璃戒坛受戒。自清末以降,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原因,少林寺戒坛受到毁坏,戒法的传授受到冷落。此后近300余年来,少林寺没有举行过大的受戒仪式。

为恢复少林寺佛门祖庭这一优良传统,少林寺于2005年10月开始对戒坛进行修复。2006年8月修复完工后的戒坛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高26米,共3层,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仿清建筑,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木质结构戒坛。为了秉承佛法正脉,正法久住,少林寺经过申请,中国佛教协会通过对少林寺和商丘观音寺的考察,认为具备传授三坛大戒的条件,同意河南省佛教协会于今年5月24日至6月21日在少林寺暨商丘观音寺传授三坛大戒。此次少林寺传授三坛大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戒子经受戒考试合格后,颁发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印制的戒牒。

据了解,这次全国前来求戒的僧人1000多人,经审查考试后符合受戒要求的僧人有500余人,聘请梵行高远、戒德威严的戒师10人。

   年过七旬的台湾老太太为看法会提前一个月来郑

受戒现场,一位拄着拐杖、头发花白,被人搀扶着匆匆赶到的老太太分外引人注目。老太太来自台湾省桃园县。女儿林秋芬女士介绍,她母亲已经年过70,信仰佛教。听说少林寺要举行受戒法会,她提前一个月便带着老母赶到郑州。“少林寺是千年古刹、禅宗祖庭,在海内外华人心目中分量很重。少林佛学、武术和医学更是举世瞩目。我母亲这次专程来‘拜山’,可以说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观摩活生生的东方宗教文化 澳大利亚客人直呼“wonderful”

上午10时30分许,当僧人们齐集“西方圣人”大殿前唱起悠扬庄严的经颂时,刚刚赶到的3名澳大利亚客人连声赞叹“wonderful”(太美妙了)。胸前挂着专业相机的邓肯·查尔墨斯介绍,他们一行是第一次到少林寺观光,没想到碰巧遇到东方佛教的重要节日,现场观摩到了活生生的东方宗教文化,实在太幸运了。

   受戒仪式是这样的 

千佛殿前的泉石上,搭了一个木质的架子,上面挂满了鲜花,中间放了一个大的不锈钢盆,盆中间又放一中盆,两盆里面盛满了泡着花瓣的泉水。释永信将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请到千佛殿前,放入中间的盆中,上香,跪拜。随后释永信方丈进入千佛殿内,后边6个僧人跟随其后,一字排开不时地念经、跪拜、合掌鞠躬,全场僧人放声诵经,经声中,释永信方丈走出大殿,拿起铜勺,舀水洒在金佛身上,然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九大高僧依次浴佛,再后,众僧人继续诵经,并排队给金佛洗浴。记者看到,不少接受此受戒的僧人都虔诚地拿起小水瓢给佛浴身,水中带着花瓣洒向金佛(如图)。据一位僧人透露,每个人给佛祖洗浴,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净化,也是佛祖检验修行决心。

在浴佛的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僧人告诉记者,浴佛时的感觉非常神圣,这一年一次的仪式,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忘却各种烦恼。浴佛意味着什么?一位来自安徽的僧人说,他出家已有5年,浴佛是佛教中帮助修行的一种方法,帮助信仰者消灾免难。

下午4时许,500多位僧人再次列队在千佛殿前,在举行了“洒净”仪式之后,500多佛教徒步入“受戒大典”关键的一步——“封坛”。“封坛”后,这些僧人将在少林寺里修行27天,他们将接受师父的传授戒律,和师兄弟一起学习佛经,学习僧人威仪、佛家礼仪等内容。

   而立之年的妙钰师父当过理发店老板、建筑包工头

他说:出家的真正意义并不是“避世”和“万念俱灰”,而在于努力放下私欲、贪心和偏执,“空下心来去包容更多的东西”,用平和善意的心态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昨天下午,记者在藏经阁东侧遇到了妙钰师父。“出家前我做过生意、开过工厂,几经起伏,8年前的一天,我竟在上海街头看着熙来攘往的车流人流,决定遁入佛门。”刚过而立之年的妙钰师父面容清癯,一副眼镜透露出学者气质。最初在郑州出家的他这次是专程赶来受戒。说起出家前多年的大起大落,他已经很淡然从容。他老家在甘肃,中学毕业后先后当过摄影师、理发店老板、建筑工地包工头,随后又东进南下、搞过电焊工程办过企业。“钱当初也没少赚,但跟头也没少栽。”1999年,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的他独自游荡到上海。在上海滩霓虹闪烁的街头,当时感到一片茫然的他盯着滚滚车流竟“彻悟”了,随即返回老家当“居士”。3年后又赶到郑州拜师出家。现在,他正在浙江国清寺佛学院深造。

谈起8年前的“悟”,妙钰依然不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但他又认为当时的“悟”并不算“彻”。因为现在修行多年,他感觉自己当时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摆脱。而现在看来,“出家”的真正意义并不是“避世”和“万念俱灰”,而在于努力放下私欲、贪心和偏执,“空下心来去包容更多的东西”,用平和善意的心态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在这个意义上,“出世”和“入世”并没有根本差别。他认为,只要摆正心态、放下执著,不为私欲和贪心蒙蔽良心,积极地在世俗社会中去发展事业、造福人群、“广种善因”,也一样会摆脱烦恼、“功德无量”。

   20岁的明海师父当年一心出家只为当武林高手

他说:身在世俗也没什么不好,只要心胸坦荡、保留赤子心、刻苦精进,就能乐观向上、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说来也有意思,两年前出家就是想当个一身武功的‘武僧’。”说起自己出家的动机,今年才20岁、来自安徽九华山一家禅寺的明海师父脸有些绯红。当年才18岁的他对少林功夫特别痴迷,本想到少林寺出家,无奈离家太远,亲人极力反对,于是就出家到九华山。

披上僧袍的第一天明海就发现,原来出家并没有他想象得那样洒脱和浪漫。早课、午课、晚课和众多戒律,加上浩如烟海的佛经和深奥的理论,这样的“苦行”和他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他所在的寺院习武也并非“本职工作”。出家一年多后,他有机会和师父一起到少林寺交流。耳闻目睹的诸多事情使他认识到少林功夫的精髓在于“禅武合一”,并非简单的打打杀杀、强身健体。而习武只是参禅和修行的手段和途径,并非根本目的,其宗旨还是要僧侣和信徒修养身心、明白世间的真理和佛教教旨。

“看到少林寺的师兄前辈们的修行经历后,自己的认识又有所提高。”明海说,现在自己的心里已经没有太多的冲动和浮躁。对社会和宗教的认识也更加丰富,宗教可以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可以明心见性,在清净之中做更多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思考。而身在世俗也没什么不好,只要心胸坦荡、保留赤子心、刻苦精进,就能乐观向上、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说自己现在在修行之余仍不忘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现在到少林寺受戒后就是一名“比丘”了,这对他也是一个激励。

  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吗?普通人的日常烦恼也能用禅解决

释永信:修行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出家,其实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烦恼,修身养性也能用上佛的各种思想。简单地说,生活中有许多困惑,其实是人们自己寻找的,很多佛学思想可以普度众生。

生活工作中,常常是别人把好事派给你你就高兴、不好的事派给你你就苦恼,佛家讲,这是自寻烦恼,与其免不了痛苦做事,还不如以欢喜的心做事情,不仅能做好,还会让身心快乐。

“我怎能吞下这口气?”这是不少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与其与别人争吵,不如想办法和解,遇事多替对方设想,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消除烦恼有什么方法吗?”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忍辱,放大心胸,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多替对方着想、顺从人意;赞叹人家好的,不好的不要说也不存于心。这样就没了烦恼,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这些普通人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困惑等都可以用禅的思想、加强个人修行来解决。

   什么样的僧人能受戒?有慧根、有佛缘,修行到一定程度

释永信:进入少林寺的僧人,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的考查,认为他有慧根、有佛缘,才允许进入少林寺,进来之后,还要安排老师进行一些佛学方面的传授,辅导他进入修行的正常轨道,修行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被允许剃度、受戒。佛家的僧人只有受戒之后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僧人,才走向真正的修行,佛家弟子一般受戒需用27天的时间,通过三坛大戒,受到灵魂和肉体上的洗礼,彻底进入佛界修行,这让受戒僧人努力向善,极力修行。沙弥通过受戒的过程,得到了佛的感化,使得部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拨开迷雾有所悟。

  为什么他们不辞辛劳来受戒?只有受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释永信:“以戒为师”是释迦牟尼佛涅?前对佛弟子的最后遗训,“戒是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戒是佛弟子成就佛道的坚实基础;“守戒即是护命”,历代的汉传佛教都有给佛弟子传承戒律的传统,也只有受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郑州晚报记者 吴泳 胡审兵 袁建龙/文赵克/图)

相关新闻:

少林寺史上最大规模祈福活动在登封举行[组图]

少林寺300年来再次举行封坛受戒 600人度入佛门

少林寺称武侠妙药“还魂汤”确有此物(图)

少林寺出巨资再造“北少林” 预计用时8到10年

老和尚开山凿壁四十载独建空中楼阁(图)

责编:石光辉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