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炸的中国使馆旧址前摆满鲜花,提醒北约还欠着中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国人民的血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5 13:24

青山垂泪

江河呜咽

今天,殡葬热线服务电话 4008341834中国人民

愤怒犹在,心痛犹在,思念永在

1999年5月7日

贝尔格莱德时间晚11时45分

(北京时间8日凌晨5时45分)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悍然发射5枚导弹

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

被炸后的我驻南使馆外景。(吕岩松 摄)

随着剧烈的爆炸声

白光阵阵,浓烟四起

热浪扑面,瓦砾横飞

住在使馆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

和《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的卧室

分别被两枚导弹击中

三位优秀的中国新闻工作者

壮烈牺牲

左起:邵云环、许杏虎、朱颖

噩耗传来

举世震惊

美国这一惨无人道的行径

粗暴践踏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我们做错什么事了吗?

他们为什么要轰炸我们?”

牺牲前不久

邵云环在发回的通讯

《悲壮的贝尔格莱德》中

记录下当地一位女孩对妈妈的发问

1999年3月24日以来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进行狂轰滥炸

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

财产损失严重

这是1999年3月24日,南联盟军队的一辆坦克在科索沃省德雷尼察地区待命,随时准备战斗。新华社发

“没有行人,没有灯火

没有过往的车辆

只有风在刮

看不见导弹在天上飞……”

许杏虎在自己的战地日记里这样写道

“没什么,大不了一条命!”

临行前的晚上

邵云环和同事电话道别时

留下了这句

举重若轻的玩笑

踏上了奔赴贝尔格莱德的路程

导弹飞向哪里

他们就奔向哪里

自北约轰炸开始

爆炸声就成了

邵云环、许杏虎他们

最好的采访线索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斯拉夫联盟开始发动大规模空袭,武力干涉科索沃危机。资料照片显示被北约飞机炸毁的火车。新华社发

1999年4月3日凌晨1点

许杏虎第一时间

赶到一处轰炸现场

熊熊大火中

不时传来爆炸声

碎片不断从四周飞来

连消防队员都难以靠近大楼灭火

许杏虎却冒着危险

左躲右闪靠近现场拍照、采访

很多人担心他的安全

他却说:

“没什么,新闻就是要快嘛!”

自空袭开始后

使馆女同志准备撤离

而许杏虎的夫人朱颖

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

毅然留了下来

在战火纷飞的南斯拉夫

他们发出了大量真实、生动的

新闻报道

为宣传我国政府

主持正义、维护和平的原则立场

为向世人披露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在南斯拉夫犯下的罪行

为揭露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

丑恶嘴脸

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置生死于度外

深深沉浸在

为正义与和平的奔忙呼喊中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

英雄儿女逝去

长歌无尽当哭

泪水,强忍咽下

愤怒,化为力量

我们可以告慰

长眠在地下的烈士们

24年后的今天

一个强大的中国

已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

重要力量

如今

在被炸使馆旧址

两座纪念碑前

摆放着数不清的鲜花

诉说着人们对三位烈士的无尽哀思

这是2022年5月7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旧址纪念碑前拍摄的花圈。新华社发(王韡 摄)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

安息吧,亲人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银河号事件、炸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是改革开放后最让中国人屈辱和痛心的三大事件。

往事不堪回首。

当年曾愤怒抗议的学生,应该早已为人父母;当年出生的孩子,也早已长大成人。

世界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曾经是欧洲大国的南联盟,已经不复存在,科索沃在西方支持下,已独立成国,但仍旧是一个火药桶;中国大使馆后来也搬往他处,被炸的使馆旧址,现在改建成了中国文化中心。

但北约没有解散。

不仅没有解散,还在扩张,又触发了俄乌冲突,战火仍旧在继续。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屈辱永远无法忘记,警钟必须长鸣。

很多年后,我去以色列工作,时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的潘占林,转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

谈到当年的这件大事,潘大使告诉我,当时幸亏夜已很深,因为战争也没有供电,他劝大家早点休息,这样可以早一点起来,于是大家返回自己的房间,就在几分钟后,大家待过的地方,就被一枚导弹击中,如果大家还没有散去,后果更为惨烈……

历史没有假设,但却总是沉重得让人无法忘却。

后来有一次,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当被问到北约空袭南联盟事件时,华春莹当即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中方想提醒北约,北约还欠着中国人民的血债。北约不要忘了,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严重违反有关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悍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造成了包括三名中国记者在内的大量无辜平民遇难。逝者已矣,但生者更需要警醒和反思。

不由想起2017年6月,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出访塞尔维亚,根据新华社的报道,“第一场活动就是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在使馆被炸事件中英勇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3位烈士。”

当时就我在一篇文章中就说,这一举动,向外界传递出明确的信息:

1、对中国人的攻击,不管是以误炸还是什么其他名义,中国永远不能接受;

2、在海外罹难的同胞,中国永远不会忘记;

3、我们爱好和平,愿意合作,但从来不惧怕恐吓。

不由感慨万千:中国外交的风格,确实很不一样了。

一晃,又6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风云变幻。

24年前,是整个民族的悲愤、呐喊,并刺激了这个国家卧薪尝胆、奋发图强。24过去了,尽管仍有着种种的不足,但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了。

中美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仍在继续。考验肯定会有,但屈辱永远不忘。

最后,有一个小倡议,每年都说一次:

——以后,去贝尔格莱德的同胞,如果有时间,都去看一看,献上一朵花,缅怀一下我们牺牲在那的三位烈士,铭记这段永远不能忘却的屈辱历史。

愿逝者安息,愿国家强大,愿我们所有远行的同胞,都健康安全!

(原标题:24年前的今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来源:综合新华社、牛弹琴

流程编辑:TF099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下载“北京日报”客户端 阅读体验更佳哦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