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令人心悸的葬礼仪式 : 殉葬
2023-06-25 16:25
发布于:四川省
在古代奴隶制社会里,奴隶包括奴隶主的臣妾,都要依附奴隶主生存。因此当时就带来一种特殊的葬仪——殉葬。就是说奴隶主死去下葬时,通常要他的臣妾与仆人(奴隶)陪葬。
死者地位越高,身份越显贵,殉葬这种特殊的葬礼仪式就越隆重。在许多古代文明中,君王或贵族死后,将其最亲近的妃嫔、使唤惯了的仆人等活人埋葬在陵墓中,以侍奉和陪伴君王的灵魂。
殉葬这种仪式与人祭有所区别,人祭是将人作为祭品献给神灵,而殉葬是将人作为陪葬品,以继续侍奉主人。因此,在仪式规格和隆重程度上,殉葬要低于人祭。
古代社会对殉葬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早期文明,如古埃及、古中国等。在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中常常埋葬有他的妃嫔、仆人和珍贵的物品,以确保法老在来世的权力和地位。
奉行这种葬仪的统治者认为,只有在来世拥有足够的陪葬品和侍奉者,死去的法老和君王才能过上依旧豪华的生活。
在古中国,殉葬也是一种常见的仪式。在中国历史上,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和诸侯王,以及贵族死后都有大量的人员陪葬。这些陪葬者包括最宠爱的妃嫔、亲信的仆人和忠诚的将领。他们被视为君王的忠实仆从,他们的陪葬旨在确保君王在来世得到足够的帮助和侍奉。
殉葬这一习俗如此流行,就连各诸侯国的卿大夫甚至士这类中低级贵族,也有人死后要人为自己殉葬。
殉葬在古代中国,以商代最为典型。商代殉葬是一个普遍实行的葬礼仪式。殷墟帝王陵墓和各诸侯王大墓中,考古发掘出的殉葬场景是惨不忍睹的: 那些妙龄少女,美丽少妇,往往是鸩酒毒死,或者是用布帛和绳索勒死;而那些精壮汉子则是杀死或者捆绑活埋。因而在这些陵墓或大墓中,妻妾陪葬者,还能有棺椁蔽身,那些男性奴仆则或屈身佝偻,或身首分离,如处酸性土壤,则尸骨无存。当然,墓中也有许多珍贵物品,如玉器、青铜器、宝石等同时陪葬。
殉葬习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在古代社会中,君王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他们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殉葬仪式展示了君王的威严和尊贵,同时也凸显了他们在社会中的支配地位。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殉葬逐渐减少并被废弃。新兴的思想观念和人道主义价值开始影响着古代社会,殉葬被认为是一种残酷和不人道的行为。人们开始反思这种仪式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并逐渐转向更加尊重人权和生命尊重的葬礼方式。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宠爱一个妃子,要求死后让这个妃子殉葬。他的儿子却违反了他的遗嘱,没有将妃子给他殉葬。战国之后,代替人殉的陶俑木俑开始兴起,继后又有三彩、瓷俑等替代物兴起。与此同时,祭祀崇拜对象的替代物也开始出现,如神像菩萨等。殉葬风习在汉地逐渐消失,只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清初女真族这一风习还有少些保留。
现在,殉葬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记忆,但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殉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对殉葬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君权神授的观念以及人们对死亡和来世的信仰。
殉葬实践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上的思考。这种以人为陪葬品的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于权力滥用、奴役和人类尊严的讨论。殉葬实践的废弃也标志着人们在追求更加平等和尊重人权的社会价值观方面取得的进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